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09页。癸一,明不变随缘用。从《楞严经》的学习,我们要慢慢地习惯把生命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心性,一个是相状。一个是能变现的心性,一个是所变现的万法。那么这两个应该怎么去观察才比较正确呢?就是“观相元妄,观性元真”。你要经常告诉自己,相状是暂时的,那是缘生缘灭的;而你这一念心性的功德法才是永恒的。我们绝对不能够为了追求一时的相状而牺牲自己的心性,那就太可惜了。比方说,我们今天贪一个相状,你可能会得到一时的满足,但是你失掉了永恒的功德,划不来的。所以,我们只能够假借这个相状来开显内心的智慧,开显内心的慈悲。相状是生灭的,但是这个生灭相状过去以后,你留下来的是那种功德的增上,这个是恒久可以受用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暂时的。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到底是要追求相状,还是用这个相状来开显你的内心的功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当然,它的重点在心性,因为心性是真实的,相状只是暂时的。我们看佛陀跟众生面对心性跟相状的取舍。我们前面讲到杂染缘起。众生是喜欢相状的,爱着相状,所以弄到自己背觉合尘,可以说障碍重重。这个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的世界把心性搞坏了。我们看佛陀,他也面对一个现前一念心性,这个跟我们是一样的。但他怎么去经营、怎么去面对这一念心性、表现出什么样的结果?我们看经文。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身为一个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可以说是通十法界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但是我们把现前一念心性给糟蹋了,佛陀可不是。佛陀面对任何境缘的时候,他是回光返照的。我们看佛陀是怎么面对这一念心性。“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佛陀说,我在面对生命的时候,我的态度是这样:我是用“妙明”(妙明是能观的智慧),我用我空法空的智慧。这个“不灭不生”是所观的理性。用我空法空的智慧来观照这一念清净的本性,遇到任何事情我就是念念地回光返照,向内安住。这个时候会产生一个什么效果呢?我是随顺于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样一个真实的道理,这个时候我就可以把如来藏本具的功德给发挥出来。如来藏有什么功德呢?它是一个妙觉圆明,而且是像大圆镜智,能够“圆照法界”的功德。佛陀回光返照,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候,把这个妙觉圆明、圆照法界的功德发挥出来了。发挥出什么自在功德呢?在这个生命当中,我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个,“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种理事无碍的境界。你看佛陀,于一念心,他能够一念心性变现十法界的差别。佛陀可以现出佛法界,在没有因缘的时候佛陀可以现菩萨法界,佛陀甚至于可以现地狱法界,于一切法得大自在,说是“普门示现”。佛陀也可以把整个相收起来,“无量为一”,回归到一念的清净涅盘的心性当中。佛陀在心性跟整个外在的无量相,可以说是进出自在。这个是佛陀因为随顺如来藏。这是第一种自在功德。第二个,“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这个讲事事无碍。佛陀可以把最小的事相来显现最大的事相,也可以把最大的事相来含摄最小的事相。后面佛陀会讲出来什么叫“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佛陀这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呢?他的关键点在这四个字:“不动道场”。因为佛陀在因地的时候,面对外在的动荡环境,他内心向内安住,向内观照,安住在内心的一念心性的“不动道场”,生起不迷不取不动的观照,所以他能够产生“遍十方界”。这个“遍十方界”是形容佛陀的心能够遍照十方法界。在三千大千世界当中,哪一个地方下了多少的雨滴,佛陀都能够悉知悉见。那么佛身呢,是“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佛陀的这个法身,含摄十方的无尽虚空,无有障碍。“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这个是前面说的“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毛端”是在正报当中一个最小的事相,“宝王刹”是整个依报中最大的。佛陀的生命当中,可以把他身体一个最小的毛端显出最广大的依报的宝王刹。这个“宝王刹”就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能够“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微尘是依报中最小的,转大法轮是正报中最大的。佛陀在虚空里面一个小微尘当中,能够现广大无边的圆满报身,来演说圆顿的妙法,以最小的依报来摄最大的正报。,!佛陀这种“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功德,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因为“灭尘合觉”。佛陀的生命当中,他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对外境的执取,选择了向内去开显他内心的功德,向内观照,所以能够发动这种二空真如相应的圆觉光明本性的功德,可以完全开发出来。这个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唯识学上说,我们的生命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生命叫作“自变自缘”,我们自己把它变现出来,然后自己再去受用,自己再去攀缘。那么这个地方就说出一个道理,说是心境决定我们的处境。其实我们外在的环境是我们内心创造出来的。比方说,过去美国有一个居士,叫凯瑟琳。凯瑟琳从小的时候看到水就有很大障碍。她不能喝水的,她一喝水的话就很严重,她甚至于一洗澡的时候整个人会昏过去。那么她的体质怎么就跟水产生这么大的障碍呢?这个障碍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后来她就让人家催眠,说她前生跟水结了很大的恶因缘。我们讲其中两次就好。其中有一次,她带着她的小女儿回娘家的时候,经过一个桥。那个时候下大雨,结果把这个桥冲断了,母女两个都掉到水里面去了。死的时候对水很瞋恨,她对水下了很不好的咒语,起了很不好的名言。这是第一个恶因缘。其次,她有一次因为喝了一个井中的水,得到类似麻风病的病,死的时候很痛苦,她对这个水也非常地痛恨。所以,她多生当中跟水是结恶缘,她把水想象成跟毒药一样。你对水产生这样的想象,时间久了,我们讲,久了以后就产生一种“色空”,凝结成一种“色空”,这个水在你生命当中就扮演了一个毒药的角色,因为你把它捏造出来就是这样子。我们说,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在的世界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今天要改变我们的来生啊。当然,我们今生要改变,说实在的,不容易,因为你今生是过去生已经把它创造出来,所以我们今生叫认命。但是认命没关系,这个是短暂的,我们还有一个来生。那你现在开始就应该要为来生布局了。我讲实在话,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其实你来生是怎么样,你的内心状态大概那个雏形都出来了;除非你真的听到《楞严经》,听到《法华经》,真实的那个内心突然间“顿悟”,脱胎换骨,重新检讨你的想法。那么,我们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思想?我们下一堂课就会讲到空假中三观。第一个,我们先修空观,先用否定的思考模式来面对你的想法。它不是这样,它也不是这样,后面会讲,“离一切相”。用空观来破除我们心中的妄相。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我讲实在话,初学者,诸位要有一个观念:你对你自己的想法多用否定的角度,不要太肯定。我看很多初学者:我认为怎么样、我认为怎么样。其实这个不对。你一个初学者没有资格肯定你的想法。你那么早肯定了,那表示你没办法进步了嘛。你看禅宗,刚去的时候,那一定是,你动一个念头,一定挨板子。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想法?你要破到真的是大死一番,重新又开始发菩提心,产生新的理想,这个时候重新肯定。所以佛法的修学是先否定,否定门入,肯定门出。真的,你生大悲心的时候,要广度众生的时候,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肯定自己。你一个人太早肯定自己,是对自己很不利的,因为你一开始就把自己定型了。所以我们刚开始先修空观,破除我们过去的想法,这个时候你会进步很快,突破得很快。那么假观呢,就要借假修真了,借假相来修真实的功德。心性虽然本具,但是要假借事修才能开显。海公常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那么怎么修呢?比方说,我们拜八十八佛,我们念:“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我们赞叹佛陀的功德,很难,你必须假借这些文字,看到诸佛现前,我们用无量的言词来赞叹诸佛的功德。所以,我们每天这样念一次,我们随喜佛的功德一次。你看我们念“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我们这个时候对阿弥陀佛生起皈依的心。那么皈依的功德怎么来呢?借假修真嘛。你不把这个偈颂念一次,你怎么能够去发明你本具的皈依功德?你说,欸,我本来就“具足”。执理废事!假观就是说,当我们用空观把过去的跟妄想、颠倒、有所得心相应的假相破掉以后,我们又建立一个清净的假相,跟三宝相应的假相。所以诸位不要忽略我们的功课,那个功课都是在假借这个假相来开显你内心的功德,托彼依正,显我自性。我们这样子讲好了:我们内心当中破坏了过去的妄想的执着,建立一个清净的假相,虽然我们没办法去改变今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来生。因为你心态改变了,你未来的因缘就改变了。但是今生要改很难,因为它业力已经现出来了。所以它这一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同样是现前一念心性,我们凡夫因为向外攀缘执着,所以弄到自己背觉合尘,产生了尘劳烦恼,障碍重重;佛陀用妙明的智慧来观照不生不灭的本性,结果佛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种种的自在。同样在一念心性当中,一个是向外攀缘,一个是向内去好好地观照,好好地去开发它的功德,就有不同的结果。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这个讲到一心随顺染净的因缘而有不同的染净的作用。癸二、明随缘不变之体分三:子一、明随缘不变如实空义;子二、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子三、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我们看癸二的“明随缘不变之体”。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功德的妙用是来自于对内心自体的了解。分三段:第一段,明随缘不变如实空义;第二,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三,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就是我们说的空不空义。这一段正式显现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子一、明随缘不变如实空义【图一】看第一段,说明随缘不变当中我们本具的这种如实空义。什么叫“如实”呢?就是它本来具足的,不是修来的,这个空是本来如此的。我们看经文。而如来藏本妙圆心。这个是总标。前面是讲到这一念心性随顺迷悟的因缘而显现十法界差别的果报,这个地方再讲到十法界的差别果报当中,我们没有失掉一念的清净的本性之体。如来藏,就指的我们众生本具的这一念心性。这一念心性是怎么回事呢?“本妙圆心。”蕅益大师说,“本妙圆心”这四个字,关键在这个“圆”,就是圆融无碍的意思,也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意思。这个地方“如实空义”,就是在显这个“圆”,表现这个真谛理。我们看这个“圆”是什么意思(圆融无碍)。看经文。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性的如实空啊,它本身不是三界六道的杂染果报之法。“非心”,这个“心”指的是一切的心法;“非空”,这个“空”指的虚空;“地水火风”当然是七大。我们这一念心,它本身不是七大之相,也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或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不是眼识界乃至意识界,也不是六识。等于它不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不是。我们前面讲到,我们刚开始在修心性的时候,先把心带回家,这是第一要做的。你不要老是在外境活动,你迟早会产生障碍的。“带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情,空假中第一个先修空观,先用否定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想法。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我们凡夫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里面轮回,我们就是在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当中产生一个我爱执。有这个我爱执,就有一个我爱的跟我所爱的。我所爱就是七大四科之相。我们爱着七大,我们爱着四科,所以就使令我们很难跳脱三界的果报。所以佛陀说,你现在开始要告诉你自己,我的心不是这样子的,我本来不是这样子的,我的心本来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本来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个都是后来才有的。表示说你可以做得更好,你不能够只是限制在这样子而已。所以,破除凡夫对于七大、对四科的执着,这是第一个。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这个地方讲到十二因缘。这个十二因缘有顺逆两种观察,顺的叫流转门,逆的叫作还灭门。我们先看“顺”的,“非明无明”。这个“非明无明”要跟第三段“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配合起来,这个地方是流转门。这个“明”当然是观照,我们观照“无明缘行”,乃至于“生缘老死”。这个是流转门,要否定,没有所谓的十二因缘的相状可得。还灭门是“非明无明尽”、“非老死尽”,这个第二跟第四要合起来,还灭门。就是说,你要观照这个还灭门也不可得。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于生老病死灭。这个还灭门也不可得。缘觉人能够跳脱五阴身心,从十二因缘的顺逆观察而证得我空的真理,说“照见五阴皆空”。但是缘觉人他也有缺点,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缘觉的这个层次。为什么?佛陀说,他产生了一个法执。他破除了三界的我执,但对这个十二因缘的法执特别的坚固,所以他就很难再向前迈进一步。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他可以做得更好。那他怎么办呢?他必须要在所有的因缘当中加一个“非”,来告诉他自己,其实生命当中本来没有十二因缘可得,没有十二因缘的流转门,也没有十二因缘的还灭门;那只是一个对治烦恼的假相,要破除这个法执的相状。我们看声闻人,佛陀给他什么建议。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苦集灭道”等于四圣谛。声闻人是把生命分两部分来观察:“苦、集”是流转门,“灭、道”是还灭门。“苦”就是五阴身心的三苦、八苦。这个苦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内心的“集”所招感的。这个“集”就是爱见烦恼,或者说是见思烦恼。苦和集就构成了一个三界的有漏因果。那应该怎么办呢?应该要修“道”。这个“道”是小乘的三十七道品,或者讲戒定慧,趋向于涅盘。这个“灭”就是小乘的偏空涅盘。道和灭就是一个出世间的因果。,!所以,他从四圣谛当中而觉悟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这样的四圣谛的因而成就四圣谛的功德,叫作“智”跟“得”。这个“智”就是生空智,这个“得”就是偏空涅盘。小乘声闻人透过这样的四谛的观照,已经远离了三界的痛苦,而安住在一种四谛的法,跟一个我空智,跟偏空涅盘,而不能够前进。所以佛陀就告诉他说,你要观察,你的这一念心性其实是没有苦集灭道的,这个都是缘生缘灭的一个假相而已,是帮助你超越三界的假相。你对这个假相执着,那你就停留在这个地方,没办法前进。所以佛陀就加一个“非”字。我们看权教菩萨,佛陀对权教菩萨的开示。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非檀那,檀那就是布施;尸罗就是持戒;毗梨耶就是忍辱;羼提是精进;禅那是禅定;非般剌若,般剌若就是般若,智慧。佛陀以六波罗蜜的法门来引导权教菩萨:这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依此而修而成就福德资粮;依我空法空的智慧而成就智慧的资粮。所谓“福德为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从六度当中而成就安乐、成就解脱。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这到彼岸是什么意思?佛陀说生死是此岸,涅盘是彼岸,而到达大乘的究竟的涅盘彼岸。以六度为因,以到彼岸为果。权教菩萨如果对这个相产生执着,就永远停留在这个菩萨的阶位,所以佛陀要他们前进,就讲一个“非”字。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这个“非”的意思就是说,只有破它的相,不能破它的法。海公一再强调这个:只破其相,不破其法,否则就偏空了。我们破那个相的执取,但是你该怎么做你还怎么做。看圆教菩萨。看佛陀对圆教菩萨,是怎么个引导他们。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盘、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圆教菩萨心中也是有所执取。他执取什么呢?怛闼阿竭就是如来,阿罗诃就是应供,三耶三菩就是正遍知。这是佛陀的三种功德,三种通号。也不是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无余依的无余的究竟涅盘。常乐我净就是涅盘四德。对圆教菩萨,佛陀也告诉他们说,你不能够执着在涅盘,不能执着在常乐我净的执取。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破相而不破法。我们刚开始,其实大乘佛法对相是很矛盾的,因为你要假借相,没有假借相你就没办法修行。你刚开始不借相怎么修行?你说我拜佛,你说我面对虚空拜佛,那你有什么功德?你一定要有一个佛像,你才有功德嘛。那个佛像是不是也是一个“相”啊?如果说,欸,我内心就有功德。那你不去拜,你的功德又显现不出来。你要假借这个相去拜它,你才会产生那个功德之法嘛。我们在过程当中要假借这个相,但是你拜久了以后又对这个相产生执着,又产生障碍,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菩萨对相,是又需要它,但是又怕它。因为不假借相你没办法修行,但是你对它执着以后,你又产生障碍。产生什么障碍呢?产生一个自我设限。我过去讲一个马戏团狮子的故事。你看那个马戏团起火以后,很多动物就往外跑,那管理员赶快过去。那些过去比较凶猛的动物都关起来,这时候赶快把笼子打开来,很多动物就从笼子跑出来。但是有些动物跑不出来,不是它体力不够,是它内心有障碍。因为他发觉,只要被关过一段时间以后,关得越久的动物越跑不出来。因为它刚开始想跑嘛,它跑久了以后,它说不可能嘛,我跑不出去了,我一辈子活动范围就这样子。它是从旷野中被抓回来,它当然不甘于这样的一个铁笼子的相状。但是它今天这样子走,明天这样子走,走了十年以后,它心中产生一个相状:原来我的生命就是这样子的范围,跑不出去了!所以,这个马戏团的管理员把这个门打开以后,它心中的执着没办法打开,它走不出去了,火烧它也走不出去了,就被烧死了。只要这个动物被关过一段时间,三年五年以上的动物,没有一只跑得出来。自我设限!诸位要想想看一个问题,我们思惟一个问题:我们在受戒的时候为什么发愿?说,我从今开始,过去的我死掉了,现在的我又产生了,法王座下添新生!比如说,今天有些人受了沙弥戒。你说你受了沙弥戒,其实你才刚受沙弥戒,你有什么功德?诸位!他所有的戒今天才刚开始受,还没有开始持嘛,但是他跟居士不一样了,他心中有一个愿望,他已经正式把他过去的“我”完全破坏,无眼耳鼻舌身意,他把他过去否定了:我从今开始,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化。他对自己又捏造一个更清楚的假相出来。你说,你都还没开始做!但是他已经有这个假相了,他已经开始往那个方向在走了,好过你还活在原地,你还跳脱不出来。所以我们不要忽略我们心中的发愿,因为借假修真嘛。,!你今天的生命要改变,我讲实在话,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所以你看受戒不能强迫,说我替你发愿,没有用。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发愿不能取代。你自己真的说“我一定要改变”!当然,这个要听经闻法明白道理。发自内心的觉悟而产生一种愿力——从今开始我要作一个改变。你就有希望,而且你要相信你可以改变。为什么你相信你可以改变呢?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是“本来无一物”的,我现在的状态也是被我过去生的妄想捏造出来的,我可以把它打破重新捏造的。所以我们在观真谛理的时候,给菩萨无量的信心:原来,我们回归到生命原点的时候,回归到我们生命最初的时候,是清净本然,是离一切相。我们现在的相状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我们可以重新再捏造一个更庄严的相状。子二、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那怎么捏造呢?看第二段,假观,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前面在整个不变的体性当中,强调如实空,强调离一切相,它是一个否定的态度。这以下佛陀又重新用假观来照俗谛理,又安立一个假相。我们看经文第一段。【图二】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以是俱”,它又同时地具足世间的功德法以及出世间的功德法。它具足世间的五戒、十善的功德,乃至于出世间的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的功德法。这个功德法是怎么来的呢?是“即”。这个即就是当下具足,是如来藏这一念心性当中的一个“元明心妙”所具足。“元明心妙”,蕅益大师说,关键在这个“妙”字,这个妙就是微妙不可思议。怎么说呢?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性它本来就具足。这四个字很重要:本来具足。不管你有没有去开发它,不管你是不是否定它,都没关系,反正它本来就具足整个诸佛的功德庄严、整个世间出世间的功德法。我们看。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它本来就具足整个人天的安乐的果报,当然它也具足了杂染法。我们再看四圣法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盘、即常、即乐、即我、即净。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其实具足整个十法界的染净诸法。具足这个法,什么意思?比方说我们念佛,古人会常问我们说:念佛是谁?当然是我们这一念心。那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念心呢?也就是说,你心不在焉的时候,嘴巴念佛是没有用,你嘴巴念佛心打妄想,这个效果是很差很差。那么为什么念佛一定要那一念心呢?比方说我今天把录音带放着,让录音带一直在念佛,那这样子它可不可以创造功德?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整个业的造作一定要有心,心为业主,因为心有这个法嘛。因为心具足无量的功德法,所以说,你佛号进来跟心接触,假借这个佛号因缘把我们往生净土的功德开显出来。我们思惟一下,比如说虚空,虚空具足光明,对不对?太阳一定要跟虚空接触它才能够现出光明相。太阳没有跟虚空接触你怎么产生光明呢?这个虚空表示我们心性,太阳是一个助缘。我们的心也是这样。你念佛、持咒一定要有心的因缘在那个地方,你才能够产生功德。没有心是不能造业的,善业也不能造,恶业也不能造。所以它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具足十法界的因缘,你只是假借外在的因缘来显现你内心的这些法。你用杀盗淫妄的因缘来熏这一念心,它显现三恶道;你用六波罗蜜的因缘,它显现诸佛菩萨的功德;你用忆佛念佛的因缘,它显现往生净土。假借外在的造作,来开显你本性的功德。我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看看,为什么说这个“心”是根本。这故事就是讲到舍本逐末的故事。说有一个猎人,他对国王做了很大的贡献,国王很高兴,就赏他一个很庄严的弓,弓箭的弓。这个弓是黑檀木做的,柄非常的大。这个弓可以说是天下无双。猎人看到这个弓,他说这个弓很好用啊,一射能够射几百里,但是有一个缺点,这个弓的柄雕刻太平淡了。他这个时候就跟一个雕刻师说,你把这个弓柄的雕刻全部擦掉,用磨石纸把它磨掉,重新雕刻一个巡猎图,打猎的图。上面要有晴朗的虚空,要有太阳,有大地,有草木,里面有很多的动物在那个地方跑,还有很多人开着车子、骑着马在那边飞舞。这个雕刻师就照他的话,把整个狩猎图都雕到柄里面去了。雕完以后,这个猎人一看,哎呀,这才是一个天下无双的弓。结果他拿起这个弓要射的时候,啪!这个弓断掉了。因为雕刻太多,把那个木柄弄得太薄了。这个就是讲到舍本逐末:我们为了追逐这个美妙的雕刻相,结果失掉弓本身的功能。,!这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们这念心,你看它具足了声闻、缘觉、菩萨、如来的功德,但是因为我们追逐某一种相,结果忽略了去开显它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内心其实有无量的珍宝是可以去开发的,它本来就具足的。这个讲如实不空义。子三、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我们看第三段,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看经文。【图三】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遮”当然是讲遮一切相,讲如实空;“照”就是照一切法如实不空。这个地方把空跟不空合起来,空不空——如实空不空义,它同时具足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也就是所谓的“如来藏妙明心元”。“妙明心元”这个观念在这个“元”,圆满无缺的意思。这一念心性本身是离一切相,所谓如实空,但是它又即一切法,又如实不空,可以说圆满不缺的。我们看它遮照同时的说明。看双遮。离即离非。这四个字的关键在这个“离”,它离开了即,也离开了非。离开了“即”,这个“即”当然是俗谛理。“非”,是真谛理。换句话说,从双遮的角度,一空一切空,真谛、俗谛都空。“离即”,离开了俗谛;“离非”,离开了真谛。一空一切空。看双照。双照是假观。是即非即。这个“是即非即”的观念在这个“即”,也就是说它即是、即非。它当下是俗谛,当下也是真谛,所以一假一切假。所以,从双遮的角度,是一空一切空;从假的角度,是一假一切假。总而言之,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个就是顺入中道的实相。这个“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解释一下。说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个道理是什么意思?比方说我们一念心把它比喻作一个镜子,一个清净光明的镜子。远处有一个人站在那个地方,这个镜子就显出一个人的影像。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我们看这个人的影像,你说这个镜子里面有没有人?有没有人?你说它本来没有人,没有错,即空就是它本来没有啊;就算有,也不是真实有,如果前面人跑掉,它相就没有了。所以即空,就是说离一切相。但是,你说它真的没有人,它还真的有一个人的相在那里面。你说它没有人吗?即假,它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那你说这个镜子到底有没有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即空即假即中。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古德讲一句话说,不是佛陀要把道理讲这么玄妙,而是道理本来就这么玄妙。你看大乘佛法讲得很奇怪,什么即空、即假、即中。其实道理本来就是这样,佛陀只是假借方便。你看,你说镜子的人到底有没有?你说它有也对,没有也对。这个地方就讲到我们这一念心性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是即空即假即中。:()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修仙:我真没想当舔狗! 万古最强神帝 弃妻似锦 不能死的路人甲炮灰 剑开虚空 心淼归来:纳川的宠妻日常 我在群星有座城 百年后我依旧是团宠 重生当天断绝关系,我变身万亿富翁 系统情深:尤少,傅小姐又气跑了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盗天仙途 独占病因 结婚送盆小绿草 一人之下:我自红尘逍遥 直男生涯惨遭滑铁卢 深山密窟 恃楚而娇:秋先生的心尖宠 盗神戒传承者楚风闯都市 怎么到我重生就被病娇识破
2o19云起华语文学征文大赛参赛作品胖喵儿死了,被一根鸡骨头卡死了!重生在了一个生了九个孙儿,盼孙女盼的眼睛都红了的阮家,瞬间成了阮家上下三代的团宠!胖喵儿笑眯眯,觉得这有奶奶宠,爸妈爱,哥哥护的小日子,真叫一个美滋滋哟。当然,如果没有某只躲在角落里,眼睛里放着绿光,死死盯着她的‘大灰狼’,那就更好了!某只‘大灰狼’冷笑一声上辈子没吃到,这辈子总要吃到的!胖喵儿へノ...
聚焦巅峰火爆畅销他是世界闻名的巅峰杀手,却被家族逼婚,与美女总裁住在了一起。彼此看不顺眼却又不得不同居,萧凡决定回学校散散心,可是...
非凡人生凌轩是这个都市的主角,他身上发生的一切,应该是男人们都渴望得到的。他的经历,就是一个个娇艳美女组合而成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非凡人生绝非一般的人生故事,娇艳人生,不走寻常路。非凡人生延续面包作品的一贯风格,更清新,更自然,更现代!总结只有一句YY,只有YY,男人的YY,最尽情的YY!...
外门弟子陈宇,体内融入了一颗神魔心脏。心脏,乃生命中枢,人体致命的要害。而对陈宇来说,心脏却是防御最强的一点,并让他拥有赶超妖兽神兽的无限潜力。自此,他踏上一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玄奇之旅。天才如云之,天骄盖世。宗门林立之,我主沉浮。万族辉煌之,跨界大战。太古悬谜之,神话争锋。我心唯有,永恒!新书,迫切需要推...
他世袭罔替,却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却非高门。作为六扇门中的一个牢头儿,他本想老老实实把祖上传下来的这只铁饭碗一代代传承下去,却不想被一个神棍忽悠出了那一方小天地,这一去,便是一个太岁横空出世。他自诩义薄云天,为人四海,是个可以托妻献子的好朋友,可他所到之处,却是家有佳妇贵女者统统藏之深闺不敢示人他自称秉性纯良,与...
已完本穿越异世成为财主家的小白脸赘婿,因太废物被赶出来。于是他发奋图强,找一个更有权有势绝美高贵的豪门千金做了上门女婿。练武是不可能练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练武,只能靠吃软饭才能维持生活!我要把老婆培养成天下第一高手,谁敢惹我就让我娘子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