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书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江城穿越之针脚里的日子(第1页)

一、杂货店旁的针脚忆缝与带机油香的指尖

棉纺巷社区的“便民杂货店”,总在清晨飘着豆沙糕的甜香与缝纫机油的淡香——那是隔壁“针脚忆缝”工作室飘来的,像揉碎的手工记忆裹着老日子的温度。我守在摆着暖炉的柜台后,每天早上7点,准能看见那个印着“棉纺巷裁缝铺”的帆布工具匣出现在巷口,匣面泛着洗旧的藏蓝色,边角用细棉线补了五道补丁,针脚密得每厘米能藏7针,是方纫秋怕磨坏梭芯和扳手特意缝的。她总走在巷子内侧的青石板路上,会绕到老裁缝铺的橱窗旁站两秒(橱窗玻璃上还贴着1980年的“来料加工”木牌,字漆脱了边,却依旧醒目),左手攥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今日修复清单”,右手轻轻扶着匣盖,像护着满匣的针脚珍宝。

“针脚忆缝”是老裁缝铺改造的,门面还留着当年的木质门框,上面刻着“1965”——是方纫秋母亲开铺的年份,也是方纫秋第一次踩缝纫机的开始。门楣上挂着块木质招牌,“针脚忆缝”四个字是方纫秋老伴2000年写的,用墨黑颜料,现在边缘有点褪色,她每年都会用母亲传的细棉线蘸颜料补涂一遍,“这是他写的字,得护着,就像护着当年他帮我整理布料的手”。推开门的瞬间,最先闻到的是缝纫机油混着棉布的香气——母亲1990年囤的“上海牌”机油带着点金属味,柜台上堆着的老布料(的确良蓝布、粗棉布、灯芯绒)泛着陈旧的棉香,“妈说‘机油润梭芯,棉布藏针脚,都是手工的魂’”。

屋里的光线总调得偏柔,天花板上挂着盏25瓦的暖光灯泡,罩着个旧搪瓷灯罩,是1970年代的“工农牌”,方纫秋说“强光会让布料褪色、缝纫机零件生锈,暖光护机,也护着穿针引线的眼睛”。正中央的木质缝纫台,是当年母亲的裁缝台改的,台板刻着“1965-2003”——是母亲裁缝铺运营的年份,木纹里嵌着细小的棉絮,是35年缝补落下的,方纫秋总说“这些棉絮是针脚的脚印,不能磨掉”。台角放着个旧搪瓷杯,里面盛着凉白开,杯壁上印着“优秀裁缝”,是1985年母亲评先进得的奖品,杯口有点缺角,是当年方纫秋学徒时踩缝纫机太急,碰倒杯子磕的,现在她还总用这杯子喝水,说“摸着缺角,像妈还在教我‘慢踩机,密走线’”。

缝纫台上摆着三样“手工印记”,每天方纫秋都会先逐个用软布擦一遍,动作轻得像怕碰醒沉睡的针脚:

母亲传的缝纫机修复工具:1980年代上海产的,装在深棕色牛皮盒里,盒面印着“上海缝纫机配件厂”。里面有5个铜制梭芯(3个小型号适配“蝴蝶牌”,2个大型号适配“蜜蜂牌”,梭芯边缘磨得发亮,是常年装拆磨的)、3瓶缝纫机油(瓶身贴着手写标签,“1990.5妈囤的,调梭芯用,少滴勤擦”“1995.3补缝纫机齿轮,别沾棉絮”“2000.1给‘标准牌’上油,慢滴”)、2把梭壳扳手(细柄的用来修梭芯卡线,粗柄的用来调压脚高度,扳手尾端刻着“纫秋护缝”,是母亲用钢针刻的,字迹浅却清晰,方纫秋闭着眼都能摸到那四个字,“像摸母亲的手,粗糙却稳,握着就有准头”)。

跨年代缝纫机样本册:方纫秋自己手工装订的,封面是用1970年代的粗棉布做的,藏蓝色,上面贴了张母亲踩缝纫机的黑白照片(1982年拍的,母亲正缝嫁衣,布料是的确良蓝布,手里捏着细棉线)。样本册分四类,每类都用不同颜色的棉线装订:1960-1970年代“蝴蝶牌”(用蓝绳,多是母亲学徒时修的,标签写着“1975.妈用的‘蝴蝶牌’,机身撞痕,待修”)、1980-1990年代“蜜蜂牌”(用黄绳,“1985.李奶奶家的,梭芯卡线,当年缝棉衣撞的”)、2000年代“标准牌”(用绿绳,“2005.小孙家的,压脚松,缝围巾总跑线”)、老脚踏式缝纫机(用红绳,“1968.张爷爷家的,踏板沉,妈当年帮着调过”)。每台缝纫机旁都贴着手写标签,用钢笔写的,字迹工整,空白处还画着小梭芯图案,红笔标“急”,蓝笔标“缓”,怕自己记混。

记满故障的布面本:封面是用母亲的旧裁缝围裙布料改的,藏蓝色棉布,上面还留着当年沾的墨水痕和棉絮——是1985年母亲常穿的围裙,后来方纫秋把它改造成了布面本封面,“这样妈就像还在我身边,帮我记着缝纫机的故障和针脚的故事”。本里的纸是泛黄的稿纸,某页用蓝墨水写着“李奶奶:1985年‘蜜蜂牌’(清理梭芯里的棉絮,用软毛刷扫,别刮伤梭壳;调梭芯张力,按妈当年的方法——顺时针拧半圈,试缝三层棉布不卡线;还原缝棉衣的针脚密度,每厘米5针,妈说‘密针耐穿,像日子稳’);老郑:1996年儿子校服(补膝盖补丁,用妈传的细棉线,复刻‘十字针脚’——横向缝5针,纵向缝5针,交叉处要对齐;补丁选深灰色粗棉布,跟校服色配;记老郑儿子‘穿补丁校服跑操场’的故事——当年补丁磨破了三次,妈补了三次);小孙:2005年‘标准牌’(修压脚,用粗柄扳手调高度,压脚离针板1毫米,缝围巾不跑线;帮她缝奶奶的旧羊毛围巾,用‘回针’,针脚藏在毛缝里,暖还不勾线)”,每个需求旁都画着小缝纫机轮廓,细节记得清清楚楚。

工作室的老木柜,是1970年代的旧布料柜改的,刷了清漆,柜面贴满了街坊送的小纸条(“纫秋,谢谢修好了我家‘蜜蜂牌’,又能缝棉衣了”“方奶奶,校服补丁缝得真牢,我儿子说像新的一样”)。柜子分三层,每层都铺着淡粉色棉布,是用母亲的旧棉袄里子改的:

上层:放着母亲留下的未完成缝纫机与布料,每样都用透明塑料袋装着,袋上写着日期和故事:有1975年的“蝴蝶牌”缝纫机(机身左侧有处撞痕,母亲写着“纫秋,等你能调梭芯了帮妈修,记得用细柄扳手,慢拧”);有1982年的的确良蓝布(是给街坊张阿姨做嫁衣剩下的,边角留着未剪的线头,母亲写着“这布软,做嫁衣衬里舒服,剩下的给纫秋练手”);有1996年的儿子校服裤(膝盖处有母亲补的三层补丁,针脚是“十字纹”,母亲写着“儿子长个快,补补还能穿,别浪费”);还有块1970年的灯芯绒布(母亲当年给方纫秋做外套的,藏青色,上面留着母亲的针脚痕,“纫秋10岁生日穿,针脚密点,耐脏”)。

中层:放着修复耗材和备用布料,分了小格:有不同型号的棉线(细棉线缝补丁,粗棉线缝棉衣,装在小纸盒里,盒面贴着色标)、备用梭壳(适配“蝴蝶牌”“蜜蜂牌”“标准牌”,1990年代的旧梭壳,母亲囤的)、软毛刷(猪鬃的,扫缝纫机棉絮用,母亲传的,“软毛不刮梭芯,护着线迹”)、细剪刀(1980年代的“张小泉”,剪线头用,刀刃还锋利)、布料样本(的确良、粗棉布、灯芯绒,每种都剪了小块,贴在纸板上,“帮街坊补衣服时配色用”),最底层压着张纸条,是母亲1985年写的“修缝纫机要慢,像缝针脚;补衣服要细,像过日子——针脚密,日子稳;手工暖,人心近”。

下层:放着街坊送来的待修缝纫机零件和待补衣物,每个都用淡粉色棉布包着,写着名字和需求:“张阿姨:1978年‘蝴蝶牌’梭芯,卡线;老吴:1990年棉衣,袖口破;小夏:2010年围巾,缝边松”,包布上还留着街坊的笔迹,有的写着“麻烦纫秋了,不急”,有的画着小笑脸,方纫秋总说“这些字比钱珍贵,看着心里暖,像街坊坐在我身边说手工的日子”。

我整理货架时,总看见方纫秋在缝纫台前弯着腰,头几乎贴在缝纫机梭芯上,左手扶着梭壳,右手捏着细柄扳手,像在给针脚找回家的路。帮李奶奶修1985年“蜜蜂牌”缝纫机,她会先把缝纫机放在淡粉色棉布垫上,用软毛刷扫梭芯里的棉絮——毛刷的猪鬃很软,“这梭芯比小孙还大,金属壳脆,扫快了怕刮花”。扫完棉絮,她会滴两滴缝纫机油在梭芯轴上,“机油要少,滴多了会沾棉絮,反而卡线”,然后用细柄扳手顺时针拧梭芯张力螺丝,“妈说‘拧半圈试一次,别贪多,针脚匀才好’”。

试缝时,她会拿三层粗棉布放在针板上,踩动缝纫机踏板——踏板是木质的,磨得发亮,是李奶奶当年缝棉衣踩的,“奶奶您看,现在不卡线了,针脚每厘米5针,跟您当年缝棉衣一样密”。李奶奶蹲在旁边看,手里拿着块刚裁好的棉衣布料,笑着说“纫秋啊,还是你懂这机器,你妈当年就是这么调的,缝的棉衣穿了十年都没炸线”,方纫秋也笑,眼里泛着光,像映着当年的棉衣针脚:“您的日子金贵,这机器得修得稳,让您再缝十年棉衣”。

帮老郑补1996年儿子的校服裤,她会先找深灰色粗棉布,“跟校服色一样,补完不显眼”,然后用母亲传的细棉线穿针——针是1980年代的“熊猫牌”缝衣针,针尖还尖,“细针缝十字纹,密还耐穿”。补补丁时,她先横向缝5针,再纵向缝5针,交叉处对齐得像用尺子量过,“妈说‘十字针脚抗磨,孩子跑操场也磨不破’”。缝到第三层时,她会对着光看针脚,“针脚要藏在布缝里,别露线头,像没补过一样”。老郑凑过来看,摸着补丁说“跟你妈当年补的一样,我儿子当年穿这校服,同学都问‘你妈手真巧’”,方纫秋递给他把小剪刀,“您剪下线头,就能给社区展送过去了”。

有次修复时,方纫秋在母亲的“蝴蝶牌”缝纫机抽屉里发现块藏青色灯芯绒布——是1970年母亲给她做外套的,上面留着母亲的针脚痕,还有张纸条:“纫秋10岁生日,外套要缝密点,她爱跑,耐脏”。那天她坐在缝纫台前,眼泪掉在灯芯绒布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赶紧用干棉布擦干净,“不能让眼泪毁了妈的心意”。擦干眼泪,她继续把李奶奶的缝纫机修完才关店,“奶奶还等着缝棉衣呢,妈也会支持我的”。

上午10点修复高峰过了,方纫秋会来杂货店买块豆沙糕——是老吴师傅按1980年代配方做的,豆沙馅多,甜而不腻,“当年妈缝完嫁衣,总来买两块,一块给我,一块她自己吃,说‘这糕像针脚,绵密甜,有回味’”。她付账时总会多给5毛钱,说“老吴你辛苦,凌晨就起来蒸,多给点买包烟”,老吴不要,她就说“下次多放勺豆沙,当年的糕豆沙多,香”。路过工作室时,她总会回头看一眼,确认老木柜关严了:“布料怕潮,缝纫机怕锈,关严了能护着它们,这是妈教我的”。有次下雨,她忘了关柜门,赶紧跑回店里,用干棉布擦缝纫机零件,擦了半小时,“怕零件生锈,布料受潮,这些都是手工的魂,不能坏”。

李奶奶总把老缝纫机梭芯包在棉布里拿来:“纫秋,这是我家‘蜜蜂牌’的梭芯,你帮我修修,现在只有你能调出当年的针脚密度,缝棉衣不跑线”;老郑帮她整理缝纫机样本册:“纫秋啊,你这样本册乱了,我帮你把1980年的‘蜜蜂牌’放一起,当年我儿子的校服就是你妈缝的”;就连刚搬来的00后租客小孙,也会周末来帮她记故障,“方奶奶,我帮您把缝纫机故障输进电脑,我奶奶也有台老缝纫机,我想知道她当年怎么缝围巾的”。小孙输数据时,方纫秋就在旁边念,念得很慢,怕小孙记错:“李奶奶的梭芯要调张力,老郑的校服要缝十字纹,小孙的围巾要用回针”,念到细节时,还会补充“李奶奶缝棉衣用三层布,老郑儿子当年爱踢足球,小孙奶奶的围巾是羊毛的”,小孙记完后,她还会检查一遍,“怕漏了,耽误街坊做手工”。

有次社区搞“手工记忆展”,在广场搭了临时展架,方纫秋带着街坊的缝纫机和补好的衣物参展。当母亲1975年的“蝴蝶牌”缝纫机摆出来时,台下街坊都安静了,连孩子都不闹了,接着响起掌声,张阿姨擦着眼泪说“这机器像回到了当年,我结婚的嫁衣就是你妈用它缝的,针脚密得很”。方纫秋红了眼,却笑着说“没想到妈当年的机器,现在还能让大家想起老手工的暖,以后我会帮更多人留住针脚里的日子”。

二、梭芯旁的小忙碌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鼻尖传来一阵熟悉的机油香——是刚给梭芯上油的缘故,指缝里还沾着点细棉絮,是昨天帮李奶奶扫梭芯时蹭的。我猛地睁开眼,“针脚忆缝”的暖光落在缝纫台上,淡粉色棉布垫上,李奶奶的1985年“蜜蜂牌”缝纫机梭芯正躺在那里,金属梭壳上还留着当年的棉絮痕;左手握着母亲传的细柄梭壳扳手,扳手尾端“纫秋护缝”的刻痕硌着掌心,有点痒;右手捏着块软毛刷,猪鬃还软得像云朵;手腕上戴着母亲的旧手表,是1985年她得的奖品,表盘有点花,却依旧走得准;右手食指第一节有道淡疤,是1998年缝补丁时被针扎的,现在摸起来还能感觉到小小的凸起——我变成了方纫秋。

“咔嗒”,缝纫机踏板轻轻晃动,像母亲当年教我踩机时的节奏。我低头看着李奶奶的梭芯,金属壳泛着淡淡的光,“得把这梭芯的棉絮扫干净,调准张力,让奶奶能顺利缝棉衣”。

手机在帆布工具匣里震动,是老郑发来的微信,语音里带着点急切,还夹杂着翻找衣物的声音:“纫秋啊,我儿子的校服今天能补好吗?明天社区手工展要送过去,娃们都等着看当年的补丁呢,要是太急,我就先拿块布垫着,不耽误你”。我摸了摸口袋,里面只剩70元钱——是昨天帮小孙修压脚赚的30元,加上之前攒的40元,总共70元。够买块豆沙糕(6元),再给缝纫机买瓶新机油(10元,旧的快用完了),剩下的54元得留着买细棉线,张阿姨的嫁衣衬里还等着缝。

“妈,今天我要帮李奶奶修梭芯,帮老郑补校服,您放心,我会修得稳准,不丢您的手艺”,我对着母亲的“蝴蝶牌”缝纫机小声说,然后把李奶奶的梭芯放在缝纫台上,用软毛刷扫棉絮。毛刷的猪鬃很软,扫过梭芯时没声音,“这梭芯有点潮,得先晾干,不然上油会沾棉絮”,我把梭芯放在窗边的木板上,让风吹着,“风软,晾得快,还不刮梭壳”。

走到老木柜前,我打开中层的门,拿出缝纫机油,瓶里的油只剩小半瓶,“得省着点用,等会儿买了新的再好好上”。我滴了两滴油在梭芯轴上,用手指轻轻搓匀,“妈说‘油要匀,别积在轴上,不然卡线’”。

刚把梭芯油匀,李奶奶就来了,手里提着袋刚弹好的棉花,是她自己弹的,白得像雪:“纫秋,麻烦你了,这棉花你留着,缝补丁时用,软和,不硌人”。我笑着说“奶奶您坐,梭芯快修好了,等会儿试缝一下,保证不卡线”,然后把棉花放在布料柜上,“您的心意我收下了,缝老郑校服时我就用这棉花,软和”。

人在哥谭当神父,开局捡到小男孩  这个宗门过于沙雕,已经天下无敌  烟火魔术师  恶女重生夺后位,两眼一睁就是杀  轮回乐园:我就做个菜也算违规?  老实人,但海王渣女  女配心声太狂野,残疾王爷站起身  掌门怀孕,关我一个杂役什么事  明月照佳期  无敌祖师:我的美女弟子们全是妖怪  幽暗丝线:博物馆里的秘密  高冷夫君竟是偏执恋爱脑  养成了个怪物女友  转生蚊子,吸哭的校花是女帝重生  渣夫骗我领假证,转身携千亿资产嫁权少  疯盲  九厄剑骨:逆命斩天录  捡漏我是认真的,空间里全是帝王绿  重生86,我宠妻发财你眼红啥?  京潮荼蘼  

热门小说推荐
发个微信去天庭

发个微信去天庭

当秦奋手机微信摇出了天庭朋友圈,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变了,但天庭的变化更惊悚。想要金点子,行,拿东西来换,我不挑食。超市,串串香,等一系列熟悉的东西对原有的天庭造成了冲击。秦奋看着天庭的物产,发现自己似乎要发了。种田,数钱,好多事要做。我是先吃蟠桃呢,还是九转金丹。签已过,人品嘛,我很有节操可以吗?求点求收求票票,求包...

异界召唤之千古群雄

异界召唤之千古群雄

这里有西楚霸王‘项羽’。这里有绝代杀神‘白起’。这里有千古奇人‘鬼谷子’。这里有西府赵王‘李元霸’。这里有盖世猛将‘吕布’。这是一个开挂的故事,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人呢?快进来扶扶朕(疯狂暗示加入书架),朕要拿传国玉玺,给读者老爷们砸核桃!什么?不吃核桃?没关系,拿朕的金箍棒来。给读者老爷们先剔剔牙,再随朕前往...

我夺舍了魔皇

我夺舍了魔皇

陈洛阳感觉自己穿越的姿势不对。  穿越过来,居然把世间最顶尖强者,尊号魔皇的魔教教主给夺舍了。  一般不都是有大能强者出意外,剩下顽强的一缕神魂不散,然后...

名门艳旅

名门艳旅

战龙本是一个喜爱探险的少年,今年暑假刚刚接到某名牌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就在距离开学还有十几天的日子里,战龙进行了一次挑战极限版的探险在中国,有一种瓷器是诸窑之冠却始终不能确定它的窑址。一片柴瓷值万金,怀着对柴瓷的向往,战龙在白洋淀大湖畔进行了为期一个暑假的考研,一个多月过去了,结果一无所获,就在战龙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个意外,让他从一个老乡手中的得到了一片类似柴瓷的瓦片。...

我的绝色美女房客

我的绝色美女房客

这小小的四合院,住着一群租房客,而陈阳则是房东。好吧,既然如此,保护房客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能落在我的头上了。陈阳书友QQ群188631860...

余生有你,甜又暖

余生有你,甜又暖

刚发现自己会被裴聿城的意识附身时,林烟是拒绝的。明明在酒吧蹦迪,一醒来,躺在了荒郊野岭。明明在家里打游戏,一醒来,站在了欧洲大街。明明在跟男神烛光晚餐,一醒来,站在了男洗手间。这日子没法过了!后来的林烟大佬求上身,帮我写个作业!大佬求上身帮我考个试!大佬求上身,帮我追个男神!大佬听说生孩子挺疼...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