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书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部分(第2页)

《易经》版本的情况证明,它记录的痕迹很浓,而且所有的记录都出自一个祖本,或一次相同的传授。

《易经》以上版本的特点,为我们解开《黄帝内经》起源,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中医与《易经》很可能有相似的起源。

第六节 中医不起源于地球文明

从历史中,我们找不到中医发明的可信证据,它就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因此中医不可能源自我们已知文明的发明创造。那么究竟是谁发明了中医呢?

关于《黄帝内经》中的问答形式

《易经》有笔记的痕迹,那么《黄帝内经》是否也有笔记的痕迹呢?我们认为不但有,而且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内经》的成书形式上。

大家知道,《黄帝内经》两部分都是以回答的形式写成的,一问一答,格式基本相同。问答关系有两种,一是黄帝问,臣下答;一是臣下问,黄帝答。具体说:《素问》中问答对象有四人,黄帝、岐伯、鬼臾区、雷公;《灵枢》中的问答对象有六人,黄帝、伯高、岐伯、少愈、少师、雷公。我们举两个例证:

《素问》开篇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

《灵枢》开篇曰:“黄帝问于岐伯: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取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

为什么《黄帝内经》要采用问答的形式呢?专家们解释说:黄帝乃传说中的古帝王,曾有许多重大发明,使后人受益匪浅,故中华民族一直以黄帝为祖先,历代后人均以黄帝子孙为荣。古人由此将一切文物制度都归于黄帝名下,《淮南子·修务训》曾总结过这种归祖情结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这实际上是所问非所答。因为,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黄帝问,而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答的成文格式。而且以上这种解释毕竟是一种假设而已,《淮南子》成书已经很晚,其说只能作为旁证,不能一锤定音,更不能作为第一手证据。其实在这一假设下,还隐藏着另外的可能性,即万一《黄帝内经》真是来自一场问答呢?

其实问答这种成书形式,在古代十分普遍,《素女经》是一部反映房中术但兼有医学内容的书,它也是采取问答形式。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竹简《十问》,同样是采取问答形式。如果我们扩大一些视野,会发现更多类似问答的作品,例如:

《论语》的内容中有许多问答,弟子发问请教,孔子以老师的身份作答,“子曰……”一般都是问答的形式,以至于现代一提起“子曰”,都会自然想到孔子。如果说孔子作为教育家,回答学生的提问天经地义,那么先秦时代其它诸子为什么也多用问答的形式呢?

《荀子》一书也基本采取问答的形式,如《王制》开篇曰:“请问为政。曰……”文中也多以设问的形式进行,如《君道篇》:“请问为人君。曰……”

《墨子》一书同样以对话为主,如它每一篇的起头几乎都是“子墨子曰……”文中也夹杂大量对问形式。

《吕氏春秋》中的问答形式也很普遍,每一卷都是以“曰……”来推动完成,例如《第一卷·孟春纪》的形式如下:“孟春,一曰……本生,二曰……重已,三曰……贵公,四曰……”

从以上的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出,问答的形式是古代的一种文风,它可能与归祖的情结没有任何关系。问题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文章格式呢?

一种文体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原因,比如说,有了隋朝开科取士,才有了科举考试制度,进而有了八股文。而某种文章格式一旦形成,它的稳定期往往又很长,比如,“赋”这种文体形成于汉代,但它却严重影响到了六朝文风,一直到隋唐时期依然可以看到华丽的赋文,绵绵近千年。而且历史越是往上,文风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小,一种文体延续的时间也就越长。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将问答的文体,上溯到遥远的古代,它绝不是战国秦汉,甚至也非西周春秋。

这种大规模相一致文体的形成,肯定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的年代一定很久远。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假如我们放弃自己的所谓聪明才智,不以疑古为己任,直接承认《黄帝内经》问答的形式,结果又会怎样呢?我们必然会引出这样一个推测:中医起源于一场真实的问答,起源于一场面对面的传授,《黄帝内经》就是传授时,学生记录下来的笔记。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假设是否太大胆了一些?仅凭《黄帝内经》的成书格式,恐怕证据不够吧。这个推测确实很大胆,它否定了以往关于中医起源的所有研究成果,而且是以最意想不到的图书现象为其依据,风险当然存在。然而,在目前中医起源研究停滞不前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其它角度来研究,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另一方面,《内经》成书格式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它有许多种可能,而我们的推测正是其中的一种可能,完全符合科学研究的法则。

其实,在中国现存的古籍中,并非只有《黄帝内经》一种有笔记的痕迹,在其他的古籍中我们也发现了笔记的痕迹,在上一节里,我们曾经谈到《易经》中的笔记痕迹,这说明“《黄帝内经》起源于笔记形式”的推论是完全有根据的,它不是孤证。而如果承认了《内经》的笔记特点,那就必须承认问答形式的真实性。

“《黄帝内经》起源于一场问答,起源于面对面的传授”。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神”授中医

那么,是什么人在遥远的古代传授了像《易经》、《黄帝内经》这样高深的知识呢?根据《黄帝内经》以上提供的证据,我们认为,《内经》的对话形式其中就包含了中医的起源:中医起源于神灵,这是上古“神”(此神也许并非我们理解的那样,这是些有高深知识的某种生物)对人类进行教育、传授的结果。我们的祖先为了纪念中医不同寻常的来历,所以使用了对话这种方式加以记录,其实《内经》就是传授时的笔记综合。

既然中医起源于一场神对人的有意传授,那么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我们在论述《易经》起源时,曾用大量事实说明《易经》与大洪水有关,表明它是在大洪水之后人类得到的史前文明成果。其实这个推论我们还可以从《黄帝内经》的起源当中得到间接的证实,因为中医也起源于几乎是同一个时期,同一个事件。

中医的第一批执业者应该是大名鼎鼎的巫师,有人曾经说,连黄帝也是一个巫师而且是一个最大的巫师。那么巫师产生在什么时候呢?

据神话记载,在很早的时候,天和地是连着的,后来有了开天辟地之事。中国神话关于开天一共有三个版本:一是盘古开天;二是“共工触山”;三是颛顼“绝地天通”。这三个版本的神话虽然都在讲述天地分离的故事,但重点不同,第一个版本重点讲世界的来源,有点像《圣经·创世纪》;第二、第三个版本则当为一类,讲的是一个意外事件的结果导致了天地分离。

“共工触山”大意是:共工和祝融都是天上的神,一个是水神,一个是火神。有一年不知为了什么,这两位大神刀兵相见,结果是共工战败了,气得他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撞去,“轰”的一声响,不周?

复仇情人  灵木瞳  空香谷  蔚蓝雨-鬼医弃妃翻身记(完结)  盗墓笔记6 阴山古楼(实体书)  一个喷嚏打出的萌妹  【猎人】血统(里)  皇家幼儿园 玄色  重生之傻女嫡妻  重生之最强鬼修  炮灰女配生存指北  给我一个Baby  此去又经年  风姿物语  开局千道流委托,护小雪,战嘉陵  [综漫] 退役御主的英灵级日常  青衣修罗传  人神欲·逆天劫  春岚朝雾【古言】  他要的爱情  

热门小说推荐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绝代名师

绝代名师

市二中的金牌老师孙默落水后,来到了中州唐国,成了一个刚毕业的实习老师,竟然有了一个白富美的未婚妻,未婚妻竟然还是一所名校的校长,不过这名校衰败了,即将摘牌除名,进行废校处理孙默的开局,就是要帮助未婚妻坐稳校长之位,让学校重回豪门之列。孙默得到绝代名师系统后,点废成金,把一个个废物变成了天才,在孙默的指导下,学渣...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海贼之超神天赋

海贼之超神天赋

穿越到海贼世界,罗德得到可以抽取天赋能力的神器知识之书。剑斩天地,掌控雷霆,行走空间,信仰之力铸造地上神国!神恩如海,神威如狱。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无敌于世。...

奶爸至尊

奶爸至尊

肉身不破,灵魂不灭,为了回到穿越前,为了再见到他可爱的女儿,不断引起星域乱战,一个不死强者,重启纪元,回归平凡,从此一个无敌奶爸诞生了。续集,正在新书连载着...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